高難度植牙
重點整理 隱藏

植牙全攻略:從缺牙處理、植牙流程、植牙手術方式、植牙費用、植體品牌到植牙後保養清潔,一次了解透徹!

缺牙一定要植牙嗎?費用多少?手術會痛嗎?上了年紀可以植牙嗎?有糖尿病可以植牙嗎?植牙的選項那麼多我該怎麼選?植牙療程裡,有許多眉眉角角要留心的,院長沈育群醫師親自帶領您進入植牙的世界,從流程、風險、品牌到保養,深入解析「植牙該知道的大小事」,全面為您做好治療前準備功課,重拾自然咬合與自信笑容!

植牙是一種用來取代缺牙的先進治療方式,透過手術將「人工牙根」植入牙床骨中,幫助重建咀嚼功能與美觀。

醫師會在缺牙區,植入一支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通常為鈦金屬)的人工牙根(稱為「植體」),放入上下顎的齒槽骨內。這個人工牙根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與骨頭自然結合,這個過程叫做「骨整合」,大約需要 4~6 個月。

當人工牙根穩固後,醫師會在上方接上「支台體」,再裝上專屬設計的假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牙冠或牙橋。整個過程就像是為假牙重新打造一個穩定的「地基」。

理想的植牙,除了植體穩固、骨整合良好,更必須在咬合功能與視覺美觀上符合需求,達到長期穩定。讓咬合更舒適,吃東西時不擔心,營養的攝取充分,身體更健康。

植牙的核心目標,就是「讓假牙穩固、舒適、耐用」,進而幫助大家恢復正常飲食與生活品質。

誰適合植牙?

  • 缺牙者(單顆、多顆或全口皆可評估)
  • 希望重建穩定咬合與自然外觀者
  • 對活動假牙感到不適、咀嚼咬合不適應者
  • 鄰牙健康而不想磨牙者

這些情況需要特別評估,才能安全植牙

並非每個人都能直接進行植牙療程,從臨床經驗來看,若有以下狀況,建議務必由專業醫師進行個別的全面評估:

  • 糖尿病控制不穩定的患者
  • 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
  • 有骨質疏鬆症且正在服用特定藥物者(如雙磷酸鹽類)
  • 有嚴重牙周病病史的患者
  • 長期吸菸者(會降低植體與骨頭的整合成功率)

植牙不是單純「把牙齒種進去」這麼簡單。

因為每一個人牙齒排列、牙周健康度、身體情況(包括年齡、血壓、血糖)都不一樣,所以醫師評估植牙的時候時候會做全面評估,是一項整體咬合系統、牙周環境、骨質條件與長期保養的完整治療。經由專業評估、規劃、施作,才能確保植牙牙能真正穩固、美觀且耐用。

長期缺牙,先放著不處理可以嗎?

臨床經驗來看,打開嘴巴有缺牙的情況,其實蠻常見的,大家也常常覺得「缺個一兩顆牙齒沒什麼大礙,頂多以後再一次補起來好了?」

直接講重點:不要拖延,缺「第一顆牙」的時候就要積極處理,因為缺牙越久,齒槽骨被吸收越多,骨量少,且缺牙也會讓鄰近牙齒因失去側向支撐而傾倒移位,牙齒排列逐漸凌亂,咬合受力變得不均衡,長期下來會連帶影響臉型外觀與整體健康。

咬合受力不平均,會改變咀嚼方式,導致一側臉部肌肉過度使用,久而久之造成大小臉、臉型不對稱,甚至臉歪。再進一步,咬合不正可能影響顳顎關節的穩定,產生張口困難、關節疼痛等「顳顎關節症候群」症狀,也可能誘發偏頭痛。肩頸部位的肌肉張力也會因為咬合失衡而受牽連,出現酸痛或僵硬感。

日本因為是高齡化社會,所以非常重視牙齒的健康研究,我曾至日本神奈川齒科大學學術交流,除了分享目前在3D數位植牙的實務經驗之外,也了解日本神奈川齒科大學在口腔健康的研究成果。日本神奈川齒科大學研究發現,牙齒不滿20顆且沒有裝假牙或植牙的人,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比咀嚼能力正常的人高出1.9倍。咀嚼變差,與老年疾病和失智症有關,上了年紀,咀嚼力變差,大腦的空間感、學習能力也會變弱。

從臨床經驗來看,缺牙對於臉部肌肉、肌力的改變是很大的。例如開始習慣只用某一邊來咀嚼食物,或者只用少數幾顆牙齒來咀嚼,長期下來,您會發現自己臉部肌肉常常痠痠緊緊的,不容易放鬆,不平衡的咀嚼習慣,也容易傷害到顳顎關節,讓臉型出現不對稱的情況。缺牙拖得越久,要植牙就得費上更多功夫。因為缺牙會讓原本牙根周圍的齒槽骨,因為缺乏咬合的刺激而萎縮,通常缺牙3年左右,就有約60%齒槽骨被吸收掉。

如果缺牙超過10年,齒槽骨的骨量非常少,拖得太久了,不足以支撐植牙,要做植牙所花的心力就更高了。

外觀變化三階段

缺牙不補的後遺症,不只是少了牙齒而已

牙骨流失:

缺牙後骨頭沒受力會逐漸吸收萎縮
骨量變少,日後植牙難度變高

牙齒變亂

  • 鄰牙傾倒、對咬牙過度伸長
  • 咬合變亂,牙齒清潔難,蛀牙、牙周病更嚴重

臉型改變

  • 咀嚼不平均,容易臉歪、大小臉
  • 齒槽骨萎縮,法令紋變深、顯老

頭痛肩頸痛

  • 咬合錯誤,容易發生顳顎關節疼痛、頭痛
  • 肩頸痠痛、張口卡卡

囫圇吞棗影響消化

  • 咬不爛、吞太快,腸胃負擔加重
  • 食物沒有被磨碎,營養吸收有限

影響大腦認知能力

  • 大腦空間感、認知能力變弱
  • 缺牙患者罹患失智症比例高
患者由於長期缺牙臉頰凹陷

大家以為缺牙只是「不能咬東西」,其實影響遠不止於此。缺牙久了,齒槽骨會逐漸萎縮,支撐力不足,臉頰容易凹陷,下顎線條模糊,整體外型看起來明顯老化。以這位患者來說,由於長期缺牙、牙齒歪斜,導致面容凹陷,看起來憔悴,透過全口植牙後有了完整牙齒的支持,顯得臉型飽滿,看起來也更精神有自信。牙齒不僅是咀嚼工具,更是維持臉型與年輕感的關鍵。

糖尿病患者,可以植牙嗎?關鍵在血糖控制與微創技術的選擇

糖尿病並非不能植牙,成功關鍵在於血糖的穩定程度與手術方式的選擇。臨床經驗而言: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會無法正常運作,所以傷口容易癒合不佳,造成感染,而血糖控制良好的病患則和一般人無異。

糖尿病患者植牙前,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一定數值之下(一般是7以下),再加上預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提升植牙的成功率。此外,合併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可以使糖尿病患植牙的成功率提升至85-95%的水準。

從臨床經驗來看,傳統植牙手術缺乏精準的數位透視掃描,容易出現誤差,也提高糖尿病患者傷口大、出血多的風險。運用數位植牙技術,能在一開始就清楚透視口腔、牙齦、骨質等植牙條件,再加上「數位導板」,能依患者的牙齒或牙齦形狀來設計,定位出最適當的角度、位置與深度,達到精準的效果。

此外,從臨床經驗來看,糖尿病患者植牙術式,如果能搭配「水雷射」科技協助,對於降低疼痛感、術後恢復,都有很好的幫助。不同於傳統手術刀的切割方式,水雷射結合水分子和雷射的能量,除了能滅菌,還能以近乎微創方式,進行植牙手術,能讓傷口極小化,對糖尿病患者的術後復原有很大的幫助。

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可以安全植牙嗎?心血管疾病患者最關心的手術疑慮

對於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最常擔心的就是:做牙科手術或植牙時,會不會因為凝血功能較弱,導致傷口「血流不止」?
目前常見的抗凝血藥物包括:

  • 口服抗凝血劑:如 Warfarin® 可邁丁、Pradaxa® 普栓達、Xarelto® 拜瑞妥、Eliquis® 艾必克凝;
  • 抗血小板藥物:如 Aspirin® 阿斯匹靈、Plavix® 保栓通、Brilinta® 百無凝等,這類藥物雖作用機轉不同,但同樣會影響凝血機能。

每一種藥物對於手術後出血的作用不一樣,例如Aspirin®阿斯匹靈、Bokey®伯基膠囊,影響性相對比較小。

安全性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施作植牙的最高考量:評估植牙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與原本醫師諮詢,共同討論目前情況是否可以施作植牙、是否需要改變藥物使用習慣。此外,我會建議,安排心血管疾病患者植牙時,不宜躁進追求「快速植牙」,相反的,循序漸進的依照患者本身的身體條件來評估與規劃植牙,才是適合心血管患者的方式。

例如在雅術有專門的「銀髮植牙」門診,許多上了年紀、八十歲以上的長輩,透過植牙恢復牙齒莊泰。在患者時間充裕的情況下,經驗豐富的醫師會先針對凝血功能、用藥穩定性做評估,並從洗牙或簡單的牙周治療先著手等最低限度的療程,或者先拔一顆壞牙來做測試和觀察患者本身的癒合情況,謹慎判斷,因應個人體質,按部就班來規劃療程,讓心血管疾病患者也能安心接受治療、改善生活品質。

骨質疏鬆患者,可以植牙嗎?骨鬆患者植牙評估

骨質疏鬆不是植牙的絕對禁忌,真正的關鍵,在於患者是否正在服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植牙成功與否,與骨質密度與骨整合能力息息相關。許多高齡患者在植牙諮詢時常問:「我有骨鬆,還能做植牙嗎?」其實,只要牙床骨本身沒有嚴重吸收或大面積空洞,且骨密度尚可,大多仍有機會成功植牙。

但臨床上我們更關心的是:「你是否正在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及使用方式與時間長短。」服用的骨鬆藥物品項,是真正影響骨質疏鬆患者植牙成功率的關鍵。臨床上,骨質疏鬆患者若是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會對植牙成功率造成影響。

這類藥物(如口服型 Fosamax® 福善美、靜脈注射型 Zometa®、Aclasta® 等)會抑制骨細胞的新陳代謝,雖然有助於穩定骨質,卻也可能讓骨組織對創傷的反應變遲鈍,降低植體與骨頭結合的能力。

換句話說,骨質疏鬆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藥物如何影響骨頭癒合」。

實際上藥物的影響如何,還是要視每一位患者不同的個人情況而定,需要由牙醫師個別專業評估來決定。因此,若是骨質疏鬆患者有缺牙的情況,想做植牙,平時也有在服用骨鬆藥物,最直接簡便的方式就是攜帶自己平常服用的骨鬆藥物,主動告知牙醫師您目前使用的藥物名稱、劑型與用藥時間,來讓牙醫師做諮詢與評估。缺牙再加上骨質疏鬆的患者,大多都是上了年紀,因此在植牙療程的施作上,經驗豐富的醫師會充分考量患者年齡、牙骨條件、日常生活咀嚼咬合所需,採取對患者身體負擔較輕的低限度療程,適合讓高齡的骨質疏鬆患者恢復咀嚼功能。

我一定要植牙嗎?植牙替代方案完整比較

除了植牙之外,缺牙的有以下幾種應對方式:首先是假牙牙橋,是假牙的一種,利用缺牙前後的真牙當支撐,將三顆連成一體固定在口中;而活動假牙則是用金屬鉤勾住真牙,搭配樹脂假牙替代缺牙,可自行取下配戴,是許多銀髮長者選用的方案。

缺牙了就放著不處理也是一個方案,不過,就像筆者前面提到的,當牙齒長期缺失未補,鄰牙會因缺乏支撐而逐漸傾倒或移位,導致咬合失衡,引發咀嚼困難、臉型變化、張嘴卡卡及顳顎關節等連鎖骨牌效應。

  活動假牙 牙橋 植牙
特點 -無需手術
-療程快速
-成本較低
-無須手術-療程時間較短-費用屬中等範圍 -不需磨損鄰牙-咬合感受貼近真牙
-咀嚼穩定度高
-因持續受力刺激、骨質不易流失
咬合穩定 中等
使用壽命 因缺牙牙列會持續改變,需頻繁更換 約 8–10 年 10–20 年以上
缺點 -咬合力弱
-異物感強
-穩定性差-和原生牙差異頗大
-牙齒修磨量多:需修磨鄰近健康牙齒作支撐
-清潔較為繁瑣,牙套內牙齒易蛀牙
-缺牙區骨質因缺牙受力,骨質仍會逐漸流失
-需施作手術植入
-費用較高
-醫師施作技術、術式差差異頗大
留意之處 使用後須每餐清潔,易產生鬆脫與不適,需定期回診調整。
許多患者戴不習慣就乾脆放著不用。
一般來說,牙橋若設計得當並注重清潔保養,是可以長期使用的。
適合單顆缺牙且前後牙齒健康者。不建議用於多顆缺牙的情況使用。
-若未妥善清潔,需留意植體周圍炎
-如有慢性病或身體狀況特殊,應先由專業醫師評估後再規劃治療。

從臨床經驗來看,上述這幾種治療方式,並非「單選題」,相反的,在經驗豐富的醫師規劃下,是能依據患者的缺牙位置、缺牙範圍、口腔條件、預算,做出複合式療程,例如活動假牙結合植牙、或是牙橋搭配植牙等多元方案,達到兼顧美觀、功能與實用性的治療效果。

從臨床經驗來說,不論是活動假牙、牙橋還是植牙,並沒有絕對的「最好」,

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最重要!

從臨床經驗來說,不論是活動假牙、牙橋還是植牙,並沒有絕對的「最好」,而是要依照每位患者口腔狀況、生活習慣與期待,再結合醫師的專業評估,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以這一位高齡阿公來說:之前在他院製作了全口活動假牙,但常常因為上排假牙在用餐時鬆脫掉落,吃飯困難,胃口變差,影響營養攝取與精神狀態。

來到雅術後,我們為他進行水雷射微創植牙、搭配半固定式活動假牙,複合式的療程讓牙齒的穩定度與咬合感更接近真牙。治療完成後,他重新找回用餐的樂趣,精神和體力明顯改善,現在不僅能開心進食,還能每天運動、唱歌,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好的治療方式不是單一答案,而是「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植牙流程解析:從諮詢到完成假牙的每一步

相較於傳統植牙,數位植牙之所以能夠更加精準,即是在術前完整的資料收集、更加精密的施術。從術前評估、數位規劃,到實際手術與假牙安裝,每一步都環環相扣,確保植牙能順利完成、長久使用。建議患者在療程前充分了解各階段內容,有助於配合療程、提高成功率。

  1. 資料收集:CT掃描、口腔掃描
  2. 數位規劃:電腦數位規劃手術細節
  3. 植牙手術:植入植牙、安裝臨時假牙
  4. 骨整合期:約3~6 個月等待骨整合
  5. 正式假牙:接出植體、裝上牙冠

植牙手術會很痛嗎?我很怕痛怎麼辦

「怕痛」是許多人在諮詢植牙手術時,最為掛心的擔心之一,包括原本就對看牙就心存恐懼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銀髮長者也對痛感十分擔心,導致許多患者逃避看牙,缺牙一久,掉牙越掉越多,錯過黃金治療期。

臨床上遇到十分怕痛的患者,通常會建議患者植牙術前可以考慮搭配以下幾個治療選項:

❶水雷射微創植牙手術

傳統植牙是採用「手術刀」切割牙肉,進行所謂的「翻瓣手術」,這往往造成較大的切割傷口,也需要進行縫合,術後腫脹疼痛情況十分常見,這往往也對高齡患者、糖尿病患者、或身體復元力較弱的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從臨床經驗來看,透過水雷射來進行植牙手術,對患者的好處十分明顯:首先是「精緻度」大幅提升,雷射能量十分精準,運用雷射切口十分平整,出血量少,復原很快。而且雷射本身就有滅菌、凝結的效果,所以手術過程中,水雷射就能幫助傷口癒合,這能降低傷口感染的機率,而且很重要的是許多患者原先對於植牙感到猶豫或害怕,在水雷射微創植牙時都發現「幾乎不太痛」,而且術後傷口復原也很順利。

❷鎮靜舒眠植牙

當植牙手術結合「舒眠止痛」技術時,會由具備專業資格且臨床經驗豐富的麻醉醫師,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健康狀況與個別需求,量身訂製專屬的舒眠計畫。這是一項非常嚴謹的程序,術前會先進行詳細的麻醉諮詢與病史訪談,確保安全無虞。

手術當天,麻醉醫師會採用靜脈注射的方式,運用「靶控輸注技術(TCI)」透過電腦精密控制藥物劑量與濃度,讓患者進入淺眠、放鬆且具止痛效果的狀態。在手術過程中,麻醉醫師全程在場監控患者的呼吸、血壓與血氧,確保安全無虞,同時讓患者能在舒適、無壓力的狀態下完成療程。

即使處於舒眠狀態,患者仍能配合張口、吞嚥等必要動作,有助於手術順利進行。由於藥物劑量控制精準,術後約 5~10 分鐘即可自然甦醒,整體過程輕鬆舒適,大幅降低對植牙的緊張與疼痛感。

❸挑選經驗充足且耐心治療的醫師

當今植牙技術已趨成熟,但要讓療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關鍵之一就在於「醫師的專業與經驗」。雖然植牙手術的傷口通常與拔牙相近,術前也會施打局部麻醉,大多數人並不會感到明顯疼痛,但整個過程仍需長時間張口、配合操作,若醫師技術不夠純熟,容易導致患者術中不適、術後恢復期延長。

經驗豐富的醫師不僅能提高手術效率與精準度,更懂得在過程中關照患者情緒,細膩處理每個步驟,讓你更安心完成療程。尤其對於較緊張、對牙科器械聲響敏感的患者,熟練的醫師更能提供合適的替代方案,例如舒眠麻醉,幫助你在放鬆狀態中完成療程。因此,選擇一位技術純熟、溝通良好的植牙醫師,是決定療程品質與術後穩定度的關鍵。

植牙可以快一點完成嗎?一日微創植牙:即拔即植的即時治療選項

對於部分患者而言,傳統植牙療程需要數月的等待時間,可能帶來功能性與外觀上的空窗期,說真的有這類需求的患者蠻多,尤其是突然面臨前牙美觀區斷牙的患者,以「心急如焚」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所幸隨著手術與數位技術的進步,患者可以透過「一日微創植牙」改善困擾。

一日微創植牙技術將拔牙、植體植入與臨時假牙製作整合於一日之中,讓患者能在同一天內完成假牙重建,達到初步咬合與外觀修復。此類療程須經嚴謹醫師評估與數位規劃,對條件合適者可大幅縮短整體治療時程。

  • 治療時間大幅縮短:若條件允許,從拔牙到裝上臨時假牙,可在當日完成,大幅減少療程次數。
  • 減少缺牙空窗期:臨時假牙能即時提供美觀支撐,降低缺牙期間的不便與不適感。
  • 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採微創方式進行,並透過術前影像與導引系統進行精準定位。

臨床上,一日微創植牙對以下情況的患者來說,是相對合適的治療選擇:例如因前牙斷裂、急需恢復外觀的患者,生活繁忙無法多次回診者,旅居海外、僅能在短期間內完成治療的患者,或是常常需要見客戶、不希望面對缺牙空窗期者。

植牙怎麼植得好?植牙手術定位方式與技術的比較

一、導航植牙|即時定位的「GPS系統」

所謂的「導航植牙」,可視為口腔內的GPS即時定位導航技術。以瑞典諾保科旗下 X-Guide 藍光導航植牙系統為例,是利用藍光做多點距離偵測,即時追蹤鑽針位置,搭配電腦斷層即時量測植牙位置,讓醫師在操作當下,直接在螢幕上看到鑽孔的角度、深度與路徑,避免偏移。

特點:這類即時回饋系統,讓醫師能根據實際骨質狀況,靈活地在術中微調方向與深度,精度控制佳,對於解剖結構接近神經、上顎竇或骨條件較差的情況有幫助。


二、導板植牙|術前設計,精準施作

「導板植牙」一樣具有高精準度,透過術前數位規劃後製作出的3D列印導引板,醫師能在手術中穩定依據規劃將植體植入預定之位置、方向與深度,是臨床上非常實用的輔助手段。

特點:導板的關鍵在術前規劃設計,可以協助醫師在術中快速、準確地完成鑽孔,提高精準度、降低手術時間,相對來說患者心情上會比較輕鬆。在經驗豐富醫師操作下,導航植牙和導板植牙,皆能提供高度精準的植牙成果。

 

三、徒手植牙|臨床判斷,臨場應變

傳統植牙大多採用徒手植牙的方式,憑藉的是醫師的手感。缺少了數位植牙在數前精密的口腔牙齒採集資料,精準度方面誤差相對較大,尤其在多顆植牙、上顎竇、或靠近重要解剖構造的部位,會有較高的風險疑慮。

此外,口腔內視野有限,角度控制不易,植體若沒有植入理想的位置,對患者未來假牙壽命、美觀與咬合影響都可能較大。

手術方式:傳統翻瓣 vs 水雷射微創翻辦|傷口、復原比較

進行植牙手術時,醫師會依據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進行「翻瓣手術」,好更直接觀察齒槽骨的條件,特別是在有牙周病、骨質萎縮或牙齦退縮的情況下,透過翻瓣能確認是否需要補骨,為未來植體提供穩固的支撐基礎。

翻瓣手術的過程,是在局部麻醉下將牙齦輕柔翻開,檢查骨質,再依需要補入人工骨粉與再生膜,最後縫合傷口。幫助確認植牙位置的準確性,也能在條件不佳時即時修正,提升植牙成功率。

雖然術後可能會有腫脹與輕微不適,這是正常的反應。只要依指示冰敷、按時服藥,大多能在2~3天內緩解。如疼痛持續超過一週,建議回診進一步檢查。

許多患者聽到「牙齦需要切開」時,常會擔心手術疼痛問題。實際上,臨床上已有水雷射微創技術可應用於植牙手術中。水雷射能模擬傳統手術刀的切割效果,水與雷射的結合大幅減少對組織的損傷。水雷射具備殺菌與生物刺激的特性,在經驗豐富的醫師操作下,切口細緻精微,不僅降低感染風險,水雷射也能促進骨細胞增生與微血管修復,進而減緩術後腫脹,加速傷口癒合,對於怕痛、擔心傷口癒合的患者來說很有幫助。

這個案例中,採用水雷射進行牙肉鑽孔處理。可以看到傷口切面十在分平整俐落,幾乎沒有明顯出血。

這個案例中,採用水雷射進行牙肉鑽孔處理。可以看到傷口切面十在分平整俐落,幾乎沒有明顯出血。患者的疼痛感也相當輕微,這正是水雷射的特性:在切割組織的同時,能同步達到止血與促進癒合的效果。術後立即觀察,傷口乾淨穩定,植體能與牙肉良好貼合,為後續穩固與舒適的咬合奠定基礎。

什麼是補骨?植牙前一定要補骨嗎?骨粉有哪些?

補骨,顧名思義就是補足原本不足的牙槽骨,讓未來植入的植體能有足夠的骨頭支撐,其核心任務就是:「要有足夠的齒槽骨厚度」,就像蓋房子前必須先打好地基一樣,骨頭的完整與穩固直接影響植牙的成功率與長期穩定性。

當牙槽骨因牙周病、長期缺牙、外傷或老化等因素出現萎縮時,就會出現「骨量不足」的情況,就如同地基空洞一樣,這時便需要進行「補骨手術」來重建穩固的地基,為植牙創造良好的條件。臨床上較需要補骨的患者是長期缺牙和銀髮長者,有相當高的比例會需要進行補骨,讓植牙能夠更加穩固。

如果在骨質條件不足的情況下仍勉強植牙,因為「地基」不足的關係,可能導致植體無法穩固、難以順利「骨整合」,進而出現慢性發炎,甚至植體脫落的風險。因此,術前完整評估與適當的補骨,對於植牙手術的安全與長期穩固而言,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步驟。

哪些情況需要補骨才能植牙?

  • 缺牙時間太久,骨頭已被吸收
  • 上了年紀的銀髮族
  • 慢性牙周病,導致骨質流失
  • 上顎鼻竇下垂壓迫牙根區

植牙補骨使用的四大類骨粉,補骨費用是多少?

決定補骨費用的主要費用結構,包括:術式的難易度、補骨的範圍、骨粉來源或品牌,一般來說,補骨費用介於1萬至5 萬。醫師會依據患者條件建議合適的骨粉,以確保骨脊恢復的效果。臨床上常見的骨粉,依來源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1. 自體骨(Autograft)
來源:取自患者本身,通常取自下顎兩側骨頭、或下巴骨板。
優點:不會免疫排斥,人體相容性最高,引導骨生長效果佳
缺點:需要額外手術部位,可使用的骨頭數量有限。
費用:視術式而定

2. 異體骨(Allograft)
來源:捐贈者骨頭,經消毒處理並有衛署嚴格認證
優點:與人體相容性高,生長效果不比自體骨,但安全性高
缺點:效果不比自體骨
費用:昂貴

3. 異種骨(Xenograft)
來源:動物骨頭,經去蛋白處理並有衛署嚴格認證
優點:不易被吸收,穩定度、支撐效果好
缺點:缺乏生長因子,引導細胞再生能力較弱,長骨頭速度較慢
費用:視品牌而定

4. 人工合成骨(Alloplast)
來源:人工合成的化學材料
優點:支撐效果佳、不會免疫排斥、感染機率較低
缺點:長成新骨頭的速度最慢
費用:較低

植牙補骨手術有哪些?

據骨缺損的方向與部位不同,補骨手術的方式也有所差異,以下是臨床上常見的四種類型:

1. 水平補骨(Horizontal GBR)|增加骨頭寬度

此術式主要針對齒槽骨寬度不足的情況。尤其亞洲人天生骨頭較薄,常見於前牙區植牙時出現骨量不足,無法支撐植體植入。


手術中會補入骨粉並覆蓋再生膜,讓骨頭逐漸重建加寬,形成足夠植入的地基。此術式通常可與植牙同步進行,縮短整體療程時間。


2. 垂直補骨(Vertical GBR)|重建骨頭高度

當齒槽骨高度不足時,醫師會評估進行垂直補骨。這類手術技術門檻高、過程複雜、恢復期長,通常會選擇補骨後等骨整合穩定,再進行植牙。


適用於齒槽骨垂直萎縮明顯的患者,手術中會使用大量骨粉及鈦支架,並緻密縫合保護組織。由於骨頭高度重建牽涉到更細緻的血液供應與軟組織調整,醫師的臨床經驗與精準判斷格外關鍵,術後恢復期可能長達9個月以上。


3. 骨脊保存術(Socket Preservation)|拔牙當下即補骨

又稱「拔牙補骨術」,在拔牙的當下直接進行骨脊保存術,做骨保存處理,是一種預防性的治療,為的就是不希望在拔牙後會造成齒槽骨萎縮,導致日後植牙條件不佳的窘境。術中會在拔牙窩內填入骨粉、PRF、再生膜等材料,減少齒槽骨萎縮機會,維持原有的骨量。


此術式的優勢在於拔牙與補骨可同步完成,病人只需經歷一次手術與癒合過程,術後骨量穩定性較高,有助於後續植牙的順利進行。


4. 上顎鼻竇增高術(Sinus Lift)|重建上顎後牙區骨量

鼻竇,又稱「鼻旁竇」,是位於顱骨與臉骨間、環繞鼻腔周圍的空腔結構。部分準備接受植牙的患者,若上顎後牙區齒槽骨高度不足,可能會因鄰近的鼻竇空間擴大,而無法順利植入植體。臨床上常見的狀況包括:長期缺牙未處理、齒槽骨萎縮,或嚴重牙周病導致的骨質流失。這些都會使得上顎竇向下擴張,造成植牙所需的骨量不足。

在這類情況下,會考慮進行「鼻竇增高術」。手術原理是將上顎竇底部的膜輕柔抬升,並填入人工骨粉,藉此增加骨高度,創造足夠的空間來穩定植體。根據提升的程度與路徑不同,手術可分為「內提式」與「外提式」,是否能與植牙同步進行,則需依據患者的骨量與骨質條件,由醫師進行專業評估判斷。

補骨後,要等待多久時間才能植牙?

補骨手術後,需經一段時間讓補入的骨粉與原有骨頭充分結合,形成穩定的骨質基礎,才能順利植入植體,確保其長期穩定。

實際的等待時間會依補骨的範圍、方式,以及患者的骨質條件與體質差異有所不同,以下為一般臨床估計時程:

補骨方式 預估等待時間(估計) 備註
較輕微的水平補骨 可與植牙同步進行 骨量不足輕微、條件穩定時可一次完成
嚴重的水平或垂直補骨 約 6 個月以上 骨缺損較大,需先補骨再植牙
鼻竇微創內提補骨 通常可與植牙同步進行 適合骨高度略不足但條件尚佳者
鼻竇開窗外提補骨 約 6 個月以上 適用於上顎後牙骨床高度明顯不足
大範圍或複雜補骨 約 6–18 個月 須視補骨範圍與個人體質決定

沈醫師叮嚀:把握黃金時機,預防齒槽骨萎縮

臨床上我們常見許多患者因為缺牙拖延不治,等到多年後才決定處理。這時常見情況是齒槽骨會已流失、萎縮,導致補骨難度提高、手術時間延長,甚至影響植牙成功率。

其實,齒槽骨保存和即早處理遠比等到骨頭不足時再來補救容易且成功率高。記住:「早做比晚做好」,別拖到齒槽骨萎縮才做治療哦!

這位患者在手術前,因為後牙區域長期缺牙,導致齒槽骨逐漸吸收流失,形成明顯的凹陷,就像是一個低谷

這位患者在手術前,因為後牙區域長期缺牙,導致齒槽骨逐漸吸收流失,形成明顯的凹陷,就像是一個低谷。在這樣的骨質條件下直接植牙,不僅穩定度不足,牙齦與植體間還可能產生過大的縫隙,增加植體周圍炎的風險。

因此,我們先進行了「補骨手術」,將流失的骨質緻密填補,重建足夠的骨量與骨密度,讓牙齒有堅實的基礎。待骨質條件穩固後再植入植體,使其能牢牢固定。同時,周圍的軟組織也獲得良好支撐,讓牙齦與植牙之間緊密貼合。

最終的成果是:患者的咬合感受如同真牙般自然,不僅提升了舒適性,也讓植牙的耐用度大幅延長。

此案例因長期缺牙導致骨量嚴重萎縮,牙槽骨變得狹窄脆弱,已不適合直接植牙。

此案例因長期缺牙導致骨量嚴重萎縮,牙槽骨變得狹窄脆弱,已不適合直接植牙。經由完整的補骨手術,我們成功重建充足的硬組織與軟組織厚度,為植體提供穩固的基礎。從影像中可見,植體已能穩妥地置於理想位置,確保日後的功能與美觀。

植牙補肉是什麼?為什麼牙齦也需要「補」?|植牙補肉手術的必要性與做法

植牙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骨頭的條件,牙齦軟組織的健康與穩定性同樣關鍵。在臨床經驗中,我們發現不少植牙失敗或美觀不佳的案例,其實問題並非出在骨頭,而是牙肉這道「保護牆」不夠厚、不夠穩。

為什麼植牙需要補肉?──牙肉是植牙的「保護牆」

牙肉是植牙第一道屏障,若牙肉厚度不足,就容易產生以下問題:

  • 植體金屬外露:牙齦過薄時,金屬邊緣可能隱約透出,影響美觀。
  • 牙齦萎縮、假牙不自然:前牙區特別容易產生牙齦凹陷、黑三角等問題。
  • 清潔困難,導致慢性發炎:角化牙齦過少,清潔時容易出血或疼痛,造成細菌累積與炎症。

臨床經驗來說,若軟組織條件不佳,會建議在植牙合併補肉手術,提升牙齦豐厚度,穩固包覆住植體。讓植牙周圍充滿「穩固牙肉而非黏膜組織」,更能大大降低植體周圍炎的風險。

植牙不補肉可以嗎?

豐厚的牙齦,其實是植牙的最佳防護罩。植牙時,如果能夠有足夠豐厚的牙齦當作阻擋層,再加上牙齦若能與植體上方支台齒愈貼合,就能夠降低細菌侵入的機會!

植牙是否需要補肉,臨床上需要醫師分析判斷。臨床上經常可見患者一經拔牙後、周邊牙肉少了牙根支撐、頓時「消風」,整個坍塌掉,即使後續接著植牙進去,其牙齦組織的塌陷彷彿凹谷,十分明顯。

因此即使植牙完成後,牙齦的凹陷已不可挽回。這更會導致後續牙周組織出狀況,缺少了足夠豐厚的牙肉保護,會讓吃東西常卡牙縫,舌頭一直有異物感,食物殘渣卡住,容易發炎,植牙也不一定能長久使用。

要避免發生此一情況,即使是單顆牙齒的植牙,植牙醫師還是會系統化的分析牙齒位置、牙周組織及牙骨的豐厚度,植牙時同時以補骨+補肉之複合式術式,預先穩固牙骨、牙周組織,複合式的療程,避免了牙周組織「坍方」,也進一步幫助植牙可長可久哦!

沈醫師經驗分享:補肉對咬合感受、前牙美觀很重要

植牙補肉重要嗎?答案是「非常重要」!甚至關係到整體咬合咀嚼感受!沒有補肉,咀嚼異物感很大,因為舌頭會感覺牙齒「特別凸出來」。因此在臨床上,醫師補肉需要「質量並重」,首先就是牙肉豐厚度要做足夠,而且高品質穩固的牙肉要緊密貼合牙齒,醫師會將臨時假牙會先做出來,先讓患者先模擬植牙後的感受,聽取患者回饋咬合細節並精緻修飾,然後才製作正式假牙。

也提醒大家,對於前牙美學來說,保留好的牙肉條件,非常重要,切莫等到牙齦萎縮後才求診,尤其是珍貴的三角地帶牙肉!

牙肉萎縮

大家可以看到,相較於示意圖左側,牙齒有健康牙肉做保護,形成一個食物殘渣不易進入的飽滿屏障,右側牙齒則因牙肉萎縮,食物容易跑進去、卡在裡面,同時舌頭也會因為感受到不平滑,而有強烈異物感,口腔裡會有很不自在的感受。

補肉手術的三大軟組織來源

補肉就是補上牙齦軟組織,臨床常見的來源如下:

1. 自體軟組織(Autograft)

  • 來源:患者自身口腔內,常見於上顎後方硬顎處。
  • 優點:與自身完全相容,無排斥風險,癒合良好。
  • 缺點:需兩處傷口(取肉區+補肉區),術後需更多照護。

2. 異體軟組織(Allograft)

  • 來源:經衛福部核可的人體捐贈組織,已經消毒、冷凍乾燥處理。
  • 優點:無需多開刀,舒適度高。
  • 缺點:與體內組織相容性中等,癒合速度略慢於自體材料。

3. 合成軟組織(Alloplast)

  • 來源:人工膠原材料製成。
  • 用途:常用於輔助性補肉或補少量缺陷。
  • 優點:免開刀,穩定性高。
  • 缺點:效果較有限,價格偏高。

以臨床經驗來說,取自自體軟組織(也就是自己的牙肉)最為相容,如果量不足夠的話可搭配合成軟組織作為輔助,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補肉臨床應用方式。

植牙補肉的三種常見手術方式

補肉手術會依照牙齦的缺損類型與美觀需求,選擇合適方式:

1. FGG(Free Gingival Graft)自由牙齦移植術

  • 從上顎表層牙齦取下一片角化牙齦,移植至缺乏部位。
  • 目的:增加角化牙齦的寬度,提高「保護牆」保護效果。
  • 適合:後牙區或牙齦條件極差、清潔死角多的患者。

2. CTG(Connective Tissue Graft)結締組織移植術

  • 從硬顎內層取得結締組織,植入牙齦內部。
  • 目的:增加牙齦厚度、防止牙肉萎縮,適合牙齦豐厚度不佳患者。
  • 適合:前牙美觀區,要求牙齦線條自然的患者。

3. APF(Apically Positioned Flap)牙齦瓣下推術

  • 將原本偏高的角化牙齦往下重新定位,分配於植體周圍。
  • 目的:不取牙肉也能重新安排角化牙齦的位置。
  • 適合:牙齦本身厚但分布不均的患者。

補肉後要等多久才能植牙或裝假牙?

補肉手術後,必須給予足夠的癒合時間,讓牙齦穩定生長、與周圍組織整合,才能進行後續植牙或假牙製作。

手術類型 預估癒合時間
自體結締組織移植(CTG) 約 6–12 週
自由牙齦移植(FGG) 約 6–10 週
軟組織重建合併補骨 約 3–6 個月
微量補肉(輔助性) 約 3–4 週

植牙費用全解析:植牙價格多少?收費項目、保險理賠一次搞懂

植牙價格多少?價格影響因素:常見植體品牌收費參考

植牙品牌 發源地 費用區間
諾保科
Nobel biocare
瑞典 $80,000~120,000
士卓曼
Straumann
瑞士 $80,000~120,000
亞仕特
Astra
瑞典 $70,000~90,000
MIS 以色列 $60,000~90,000
Alpha Bio 以色列 $60,000~90,000
奧齒泰
Osstem
韓國 $38,000~60,000

植體費用

依品牌、製程、表面處理技術、專利等差異,價差最大。高端品牌通常價格高,主要原因是歷史悠久,植牙案例多,所以臨床實證研究豐富,耐用性、保固期較佳。再加上穩定的市場經營和服務,較不需要擔心成了「植體孤兒」。

補骨/補肉費用

全瓷冠、氧化鋯冠價格最高,金屬烤瓷冠較低。假牙的材質做工,會影響看起來的自然度、美觀與耐用。專業的植牙中心,甚至還會有專職的技工師,能即時因應需求客製化的製作植牙假牙。

 

手術費用

包含醫師手術費與手術耗材,難度越高收費越高。

術前評估與檢查費用

3D 電腦斷層、口掃、X 光等,通常收費在NT$5,000左右。

後續回診與保養費

部分診所會將「回診保養」納入整體治療規劃中。就像汽車需要定期保養才能維持良好狀態一樣,植牙也同樣需要定期回診檢查與維護。這些小保養通常包含植牙專屬的清潔與檢查,幫助維持植體與周圍組織的健康,費用大多落在數千元。若遇到需要更換植體零件等較大範圍的維護,則費用會包含必要的零組件支出。

大家最常問的植牙費用問題

植牙可以申請保險理賠嗎?

若是您的保險屬於以下這幾類:醫療險、牙齒保險,在符合保單條件時,有機會申請理賠,一般來說,就治療原因而言,通常是因為牙周病需要移除牙齒、施作植牙,才會做理賠。一般來說,保險不會針對「植牙」做全額理賠,而是針對植牙療程中的耗材等項目理賠,且會因為險種不同而有理賠金額的差別。

理賠金額、範圍,則是會因為保單的承保範圍類別、條款不同有很大差異,建議在「治療前」就先與您的保險業務員或保險公司先溝通、確認細節。

此外,大家都很關心的「診斷證明書」的開立,診所還是會根據患者實際狀況來如實開立,且治療後診所開立的診斷證明書是無法變更的哦!

植牙可以分期付款嗎?

植牙為健保不給付項目,動輒數萬元的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多數來說,牙醫診所會依據植牙療程,依治療進度、採「分階段收費」的方式,通常在植牙假牙製作完成後,會結清全部費用。

若有長期分期的需求,可提前詢問診所是否提供彈性付款方案,以減輕一次性付款的負擔。

植牙可以刷卡或匯款嗎?

答案是要看是不是「必要醫療行為」!不是所有牙科治療都能報稅,大家首先要先了解自己的治療是不是符合《所得稅法》中「醫療費用扣除額」規定。若是因為疾病治療、意外事故所需的必要醫療行為,而非單純美容或外觀改善,可列入所得稅扣抵範圍。假如牙齒是因為外傷斷裂,或長期缺牙造成咀嚼咬合能力受損,經醫師診斷並建議植牙治療,就可能符合所得稅扣抵條件。

申報時需注意:需要提供診所開立的醫療費用收據,並注意同一筆費用不能同時申請「保險理賠」與「扣抵稅額」,且總申報金額不得超過實際支付金額。

沈醫師經驗談:「植牙孤兒」是什麼?如何避免成為植牙孤兒

大家常在新聞或搜尋植牙時,看到「植牙孤兒」這個詞,指的是患者植牙後,原本施作植牙的診所或醫師,因各種原因無法再提供後續追蹤與維修服務,導致患者的植牙後續保養、零件更換或問題處理變得困難。


從經驗來看,造成「植牙孤兒」的原因主要是:

  • 使用冷門植體品牌:後續更換零件時,因為停產等原因無法取得適合配件。
  • 跨國醫療或旅遊植牙:部分患者是國外植牙,回國發現缺乏對應品牌與技術支援。
  • 診所歇業或搬遷:患者找不到原先施作的診所或醫師。


其實,「植牙孤兒」最常見的原因,多半來自於選擇了低價、冷門的植體系統,或是因貪便宜而跨縣市就診,導致後續維護時難以找到能支援的醫師與零件。表面上看似省下不少費用,但往往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麻煩:維修成本可能更高、零件配對困難,甚至出現治療中斷的情況。即使日後想尋求其他醫師接手,也可能面臨極大阻力,最終得不償失。

畢竟醫療並不是單純的消費行為,最核心的價值在於「醫師與患者之間的信任」。唯有穩定、長期的信賴關係,才能確保植牙真正發揮應有的效果與價值。

植牙術前、手術當天與術後照護完整指南

植牙是一項需要良好規劃與細心照護的治療。除了手術本身,術前準備與術後保養同樣影響植牙的成功率與恢復速度。以下將分階段整理植牙術前、當天、以及術後照護注意事項,幫助大家安心完成植牙療程。

植牙術前注意事項

在進行植牙前,務必將完整的身體狀況告知醫師,這能幫助醫師規劃更安全、適合的治療:

  • 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特別觀照自己健康狀況。糖尿病患者植牙前,最好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提升植牙的成功率。
  • 用藥情況:若有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其他慢性病藥物,請提前告知醫師。
  • 保健食品與中藥:像魚油、銀杏、部分中藥會影響血液凝固,也需要事先告訴醫師。

植牙手術當天注意事項

手術當天的準備,同樣會影響手術過程與舒適度:

莫飲用酒精類飲料:手術前一週與術後兩週盡量避免飲酒,手術前一天切勿大量飲酒或喝醉。

  • 素顏不需化妝:由於需要臉部消毒,當天請避免化妝。
  • 心情舒緩:手術前 2–3 小時不要劇烈運動。若會步行到診所,建議可稍微提早抵達,給身體一些緩和的時間。
  • 預防性用藥:部分患者需在手術前服用抗生素,服用時間與方式需依醫師指示執行。例如糖尿病患者經醫師指示在術前服用抗生素可提高植牙成功率。

植牙術後照護的核心觀念

植牙手術後,血塊的穩定形成是傷口癒合的第一步,它能有效保護手術區域並促進新組織再生。若血塊意外脫落,可能引發乾槽症(Dry Socket),或導致縫線鬆脫、增加感染風險。

在這段關鍵的修復期,請務必避免 大力漱口、過度吐口水或吹氣。若需要打噴嚏,也請記得 張開嘴巴釋放壓力,以減少對傷口的衝擊。唯有妥善保護血塊與手術區,才能讓傷口順利癒合、加速恢復。

植牙術後照護注意事項

時間 注意事項
術後當下 ~ 2 小時 緊咬紗布 1–2 小時止血;口水與血液請吞下,避免吐口水或大力漱口;勿吸吮或吹氣,以防血塊脫落。
術後 48 小時內 冰敷臉頰(每次 15–20 分鐘,間隔 5–10 分鐘);飲食以溫涼流質、軟質為主,避免過熱、過硬、刺激食物;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與大聲說話。
術後第 1 天起 傷口與鄰近牙齒可開始輕柔刷牙;依醫師指示使用漱口水(輕含或輕漱即可);補充高蛋白與維生素 C,促進癒合。
術後第 3 天 腫脹最明顯,屬於正常狀況;避免抽菸、喝酒,喝水時使用吸管。
術後第 5–7 天 腫脹開始消退;可改用熱敷(溫熱毛巾)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消腫。
術後 1 週內 避免游泳、跑步、泡溫泉、烤箱等會讓心跳加快的活動。
隨時 若出現持續大量出血、劇烈疼痛、發燒或嚴重腫脹 → 請立即就醫。

植牙後,出現什麼警訊要去急診?

  • 體溫持續高溫:發燒、畏寒
  • 吞嚥困難、呼吸困難
  • 傷口持續大量出血無法止血,出現湧泉般的出血
  • 劇烈的疼痛,無法以止痛藥緩解

鼻竇植牙手術後的額外注意

若有進行鼻竇增高術,術後則需更加留意以下事項:

  • 術後兩週避免搭飛機、潛水、爬高山等會造成壓力變化的活動。
  • 擤鼻涕時記得張口,避免閉口用力,以減少對鼻竇的壓力。

植牙拆線前清潔方式

在拆線前,建議避免用牙刷來清潔手術區域。

  • 可使用棉花棒,沾一些漱口水,輕柔的清潔傷口周邊。
  • 拆線後再依照醫師指示,逐步恢復正常刷牙與清潔習慣。

植牙術後腫脹怎麼辦?

臨床經驗來看,植牙後出現一些腫脹,多屬正常現象,通常在術後 2~3 天最明顯,之後會逐步消退,而因為個人體質和修復能力的不同,偶爾也有患者在術後幾天會出現臉部腫得像一團麵龜的情況。看起來非常腫脹,這通常都是正常現象。

患者由於長期缺牙臉頰凹陷

以這位患者來說,在植牙術後在下半臉出現了烏青和腫脹情況,遠超出手術範圍之外,這時候患者遵照醫囑好好休養,即可順利消腫、瘀青也自然代謝,重現笑容。因此植牙過後,若是擔心腫脹的患者,需留意以下事項,大多情況是不需要太過擔心的。

照護小提醒:

  • 冰敷 → 前 48 小時:間歇冰敷,減少腫脹。
  • 熱敷 → 48 小時後:溫敷促進消腫。
  • 遵從醫囑:按時服藥,避免菸酒與刺激性食物。
  • 生活習慣:睡覺時抬高頭部,避免劇烈運動增加身體負擔。
  • 而若腫脹合併劇烈疼痛、持續出血或發燒,請立即聯繫診所。

植牙手術除了醫師的專業操作,患者本身的 術前準備、手術當天配合、以及術後自我照護,都是影響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建議務必按照醫師指示進行,若有異常狀況,應立即回診或與診所聯繫,才能讓植牙發揮最佳效果,恢復健康的咀嚼功能。

臨床上,影響術後傷口因素相當多,包括:術後傷口部位的手術創傷程度、血液供給狀況、微生物負荷,以及身體系統因素,包括糖尿病的高血糖會影響傷口癒合,以及吸菸會提高骨整合失敗率。

醫師在了解患者情況下,可運用多種材料技術應用,縮短骨癒合時間,療程時運用水雷射的雷射滅菌效果幫助傷口癒合。

植牙術後可能的風險、併發症

植牙雖然是一項相對安全、成功率高的治療方式,但畢竟屬於外科手術,術後仍可能會遇到一些風險或併發症。這些狀況不一定會發生,但在臨床上都有出現過的可能性。若能在術前完整與醫師溝通病史與需求,並在術後依照醫師指示好好配合與保養,就能大幅降低相關風險,讓植牙的使用更安全、穩定且持久。

1. 傷口出血與腫脹 術後初期輕微出血與腫脹屬正常,但若持續大量出血或嚴重腫脹,需立即回診。
常見原因:血塊脫落、過早使用吸管、過度運動。
2. 感染風險 若清潔不足或未按時服藥,可能導致細菌感染。
典型症狀:持續疼痛、傷口化膿、異常口臭。
3. 神經損傷 下顎植牙時若靠近神經管過近,可能造成下唇或下巴麻木。
大多數為暫時性,少數可能造成長期麻木。
4. 鼻竇相關問題(上顎植牙) 若有進行鼻竇增高術,術後可能出現鼻竇炎、鼻腔壓力不適。
應避免劇烈擤鼻涕、潛水、搭飛機,以減少併發症風險。
5. 植體穩定度不足(骨整合失敗) 補骨不完全、骨質條件不佳、過早咬硬物,可能導致植體鬆動。
一旦骨整合失敗,植體可能需要移除與重新植牙。
6. 假牙相關問題 假牙斷裂、螺絲鬆脫、牙冠咬合不合,皆屬於術後常見的修復問題。
與植體品牌、牙科技工品質、日常使用習慣有關。
術後 1 週內 避免游泳、跑步、泡溫泉、烤箱等會讓心跳加快的活動。
隨時 若出現持續大量出血、劇烈疼痛、發燒或嚴重腫脹 → 請立即就醫。

術前:如何提高植牙成功率?

許多患者在考慮植牙時,往往會擔心手術風險與失敗的可能性。其實,與其專注於風險,不如更積極地了解「如何提高植牙成功率」。研究與臨床經驗顯示,若能在術前具備良好的口腔環境、身體狀況與正確的治療規劃,就能顯著提升植牙的長期穩定性。換言之,具備的條件越完整,植牙成功率也就越高。

  1. 完整告知病史與用藥: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或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骨鬆針劑,都要事先與醫師說明。
  2. 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建議找有實際案例與長期追蹤經驗的醫師,並願意詳細規劃治療方案。
  3. 運用精密檢查與導板技術:3D 電腦斷層影像可清楚評估骨質、血管與神經位置。選擇導版植牙、導航植牙,提升精準度,減少誤傷重要構造。

術後:如何提高植牙成功率?

大家一定要知道,植牙手術的成功並不僅只取決於術前條件、手術完成度,術後維護更是影響植牙能否長久使用的超級關鍵!就像是一台新車,剛牽回家時性能再好,如果車主缺乏定期保養,沒多久也可能故障連連;相反地,有些人懂得細心維護,一樣的車卻能開上幾十年,甚至成為經典收藏。植牙也是如此!醫師能幫患者把植體穩固種下,後續植牙長期穩定、耐用,端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積極清潔、定期回診。換句話說,術後的「自我保養」就是植牙長壽的關鍵。

  1. 避免高風險行為:不要用牙齒啃硬物或開瓶蓋。若有磨牙習慣,建議配戴夜間咬合板。
  2. 避免抽菸:從臨床經驗來看,抽菸是植牙成功的大敵,由於抽菸會改變血液動力並使血液濃稠,大幅降低植牙成功率,請務必戒菸或至少減量。
  3. 日常清潔好習慣:使用牙線、牙線穿引器、超級牙線與沖牙機,維持清潔。
  4. 積極管理身體健康:糖尿病患者積極控制血糖穩定度。牙周病患者維持口腔健康。
  5. 術後規律回診與清潔:每半年回診一次,進行「植牙保養、植體保養」,讓醫師潔淨植體與牙周的髒污與牙菌斑,避免「植體周圍炎」的發生。
先進行補骨與補肉的處理,並且從患者口腔就地取材,重建骨質與牙齦的厚度。術後可以明顯看到牙齦組織變得飽滿且穩定

在這位患者的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術前因為缺牙多年,導致齒槽骨嚴重流失,牙肉組織明顯凹陷。若在這種情況下直接植牙,植牙與牙齦之間往往會留下較大的縫隙,不僅容易卡食物殘渣,引起反覆發炎不適,咬合時也會感覺有異物感,植牙很難用得久,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我們選擇先進行補骨與補肉的處理,並且從患者口腔就地取材,重建骨質與牙齦的厚度。術後可以明顯看到牙齦組織變得飽滿且穩定,讓後續植牙不僅美觀自然,也能和周圍組織緊密貼合,感受就像原生的健康牙齒一樣舒適。每位患者的骨質與軟組織狀況不同,醫師需要根據臨床經驗與專業判斷,設計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案,才能確保最終的穩定度與美觀效果。

國際原廠植牙認證
瑞典諾保科Nobel Biocare All-on-4®卓越中心

瑞典諾保科卓越認證,象徵國際級頂尖植牙實力,在全球植牙領域,來自瑞典的NobelBiocare諾保科是眾多頂尖醫師的信賴選用的旗艦植體品牌,其All-on-4®全口重建技術,已幫助無數患者重拾自信笑容。

⟪Nobel Biocare All-on-4®卓越中心⟫國際級原廠認證,肯定了雅術牙醫診所數位植牙中心於臨床經驗、植牙技術、設備整合上皆達國際標準。這項卓越認證經過嚴格審核,全面評估診所的治療量能、成功率、技術實力與原廠技術參與等指標。

雅術診所院長沈育群醫師為諾保科原廠認證講師,其研究成果更獲選定為諾保科官方植牙案例。選擇諾保科認證的優植診所,等於選擇了與國際同步、臨床穩定的高品質植牙治療。

諾保科NOBELBIOCARE授證典禮|正方形
諾保科NOBELBIOCARE原廠授證|黃金版

雅術牙醫優勢

01

高效能醫療團隊

雅術醫師群、護理人員、技師緊密合作,高效能團隊很有向心力,定期檢討案例,討論最佳實務,並利用假日進修,持續提升能力,確保您得到合適、舒適的治療。

02

一站式解決煩惱

假牙贗復、口腔外科、牙周手術、齒顎矯正四種專科協同看診,您不需奔波,就能一站式解決煩惱。

03

安全管理好放心

院長沈醫師建立雅術高標準的管理指標,尤其是「感染控制」環節的滅菌品質,更是沈醫師非常重視的要點。清潔、消毒SOP執行徹底,三重防護徹底滅菌,保障安心、安全。

04

雅緻空間好放鬆

明亮空間設計,木質地板、暖色光源塑造出簡潔高雅的當代氣氛,就連候診區也設計得十分舒適,讓您放鬆體驗醫師的精湛技術,來到雅術,就能享受牙口美麗穩固,享受健康幸福!

雅術牙醫診所院長 沈育群醫師

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累積學術研究經驗歸國後,雅術牙醫診所院長沈育群醫師持續深耕國際主流技術,包括數位植牙、水雷射微創植牙技術等,結合其精緻之假牙贗復技術,完成令患者滿意又讚嘆的植牙成果。

植牙經驗豐富的院長沈育群醫師,是瑞典植體大廠諾保科Nobel Biocare All-on-4®卓越中心⟫授證醫師、原廠指定植牙講師,親自授課指導醫師數位植牙技術,同時沈醫師憑藉其專業熱忱,於擔任TCOI台北市牙科植體學學會理事長期間,廣邀許多國際級植牙大師來台,帶領醫師專業與國際同步,並親自規劃一系列植牙實作課程,提升植牙技術水平。

沈醫師專精3D數位植牙、水雷射微創植牙、高齡植牙、牙周病微創治療,對高難度治療得心應手,尤其治療時的輕巧細膩,更讓患者從此對牙醫改觀,從此信賴有加,是許多商務高階主管、銀髮退休族、藝人朋友的信賴醫師。

「把每個來到診所的患者,都當作自己家人細心以待,」從醫十多年的沈醫師,多年來他累積各級醫院、診所的大量醫療實務,深知患者看牙時的痛苦癥結點,這也讓許多患者遇到牙周病、掉牙都寧可拖著不敢就醫,沈醫師為雅術數位牙科中心規劃了完整的SOP,親自帶著牙醫師、助理教育訓練,就是為了讓每位患者能夠體驗到與國際同步的牙科治療技術,快樂享受一口好牙帶來的健康生活。

院長 沈育群醫師
3D數位植牙/水雷射微創植牙 / 高齡植牙 /牙周病微創治療

美國紐約大學贗復研究所專科醫師
台北市牙科植體學會進階植牙專科醫師
全人照護專科醫師

經歷

瑞典諾保科Nobel Biocare All-on-4®卓越中心授證醫師
瑞典諾保科Nobel Biocare原廠指定植牙講師
TCOI台北市牙科植體學學會理事長、顧問
TADIA社團法人台灣植牙聯盟醫學會理事暨評審委員
台灣三維數位牙醫學會會員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士暨校友會理事